“原以为这事儿要拖很久正规配资门户网,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感谢法官和调解员!”看着微信对话框里弹出的消息,重庆市江北区综治中心调解员庄浩的嘴角不自觉地扬了起来,心头也暖乎乎的。
\n漏水引发纠纷
\n事情还要从3个多月前说起。今年4月,任某摸着家里卧室湿漉漉的墙布,还以为是天气返潮。可一个月过去了,不但潮气没散,木地板上反而洇开了大片难看的水印。这下,任某坐不住了,是不是楼上漏水了?
\n带着疑问,任某联系上物业和社区工作人员敲开了楼上邻居郑某的门。一查,原来是郑某家卫生间的淋浴管道破了,水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渗到了楼下。任某心疼自家的墙布、地板,要求郑某承担所有修缮费用。
\n社区、物业“两头跑”,嘴皮子磨破,可两家在“赔多少”“怎么修”等问题上,像顶了牛,谁也不让谁。任某看着家里越来越糟的墙面,遂诉至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要求郑某支付房屋修缮费、检测费、诉讼费等共计6万元。邻里情谊,眼见着就要被渗漏的水彻底泡发了。
\n细寻修复良方
\n案件进入审前准备阶段,承办法官翁贞翻阅着起诉材料,心里逐渐有了方向:事情清楚,但因为损失金额谈不拢,真要启动耗时费钱的鉴定,对两家都是负担。而且,他们之前找过社区调解,说明有和解的基础。于是,在征得双方同意后,案件交由庄浩调解。
\n庄浩随即拨通了双方电话。电话那头,委屈和无奈交织。任某的声音很着急:“庄老师,不是我不讲理!3个屋子的好墙布、实木地板、打的柜子,全泡汤了!我找装修公司估过,光修就得小5万,这还不算修的时候我们一家子得出去租房的费用啊!6万元真不多!”
\n郑某也是满腹苦水:“庄老师,漏水问题出在我们家,我认赔!可我朋友说3万就能搞定,她张口就要6万,这……实在扛不住啊!”
\n几轮沟通下来,调解员摸清了问题的症结:金额是死结,但两家都不想彻底撕破脸,都想快点解决漏水问题,别让房子再遭殃。怎么才能找到那个让两边都舒服的“平衡点”呢?于是,庄浩向翁贞请教。
\n“任某家是唯一的住房,维修期间肯定要租房,这笔租金损失,虽然起诉状里没提,但确实是实际发生的。调解时,我们可以把这部分加进去一起谈,或许能打开缺口。”翁贞带着庄浩准备调解方案,“只要双方自愿同意,调解协议的内容完全可以超出原诉讼请求的范围,把实际损失都考虑进去,更公平,也更容易促成和解。”
\n云上握手言和
\n庄浩再次分别联系任某和郑某,这次,他手里多了把“钥匙”——过渡期租房费。
\n庄浩给郑某详细展示了任某家房屋受损的照片、视频和初步估价:“郑先生,您看,这损坏程度确实不小,全部修好需要时间。这是任老师一家唯一住房,维修期间肯定得搬出去住。按照咱们小区同期的租金水平,这笔费用,您看是不是也该考虑进去?这样算总账,更合理。”
\n转头,庄浩又耐心地跟任某沟通:“任老师,您主张的装修损失有依据,但郑老师这边也有他的难处和预算。您看,我们把您维修期间必须支出的租房费用也算作合理损失,加到赔偿总额里一起谈?这样综合下来,或许能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数字,咱们也能早点开工。您说呢?”
\n调解员用“情”和“理”细细地帮两家算着这笔“漏水账”。背靠背沟通了好几天,僵持的气氛终于有了些许松动。
\n最终,双方达成了一个“打包”方案:郑某分期赔偿任某房屋修缮费、检测费以及过渡期房屋租金,总计4.5万元。
\n这时,又遇到了新情况:郑某人在外地。调解员和法官协作,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架起“云端”桥梁。
\n屏幕两端,任某和郑某在调解员的引导下,仔细确认了协议条款。随着鼠标轻点,电子签名落下,一纸在线调解协议正式生成。江北区法院迅速据此出具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书。郑某当场支付了一半费用,并承诺剩余部分一定按时付清。
\n一场因漏水引发的邻里风波,在江北区人民法院和江北区综治中心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画上了句号,修复了邻里“隔心墙”。
\n重庆法治报通讯员 薛欢 蔡汶君 记者 舒楚寒
\n原标题:诉调对接修复邻里“隔心墙”正规配资门户网
信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