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重庆两江新区翠云街道云竹路社区活动中心内童声鼎沸杠杆炒股平台,色彩缤纷的垃圾分类卡片铺满了长桌。在翠云街道与云竹路社区联袂打造的“多彩假期、快乐成长”公益课堂上,三十余名孩子化身“环保小卫士”,正围着志愿者争先恐后地辨认“过期药品”“奶茶杯”和“旧玩具”的“家”该在哪里。这场寓教于乐的绿色课堂,标志着翠云街道“绿色种子”计划正式萌芽。
\n“大家看,这个‘受伤’的电池可不能和普通垃圾做朋友哦!”志愿者刘连生举着特制的电池道具,模拟起“有害垃圾找朋友”的情景剧。课堂上没有枯燥的条文,取而代之的是精心设计的互动问答。“原来大棒骨不是厨余垃圾,因为它‘太硬’会弄伤机器!”刚赢得一枚绿色勋章的小学员王乐乐兴奋地向伙伴分享。街道定制的卡通图册和互动教具,将复杂的分类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植入环保基因。
\n活动尾声,每个孩子都领到一份特殊的“毕业任务”——“绿色成长记录卡”。记录卡要求孩子们监督家庭一周的分类实践,并用贴纸记录成果。“妈妈,快递盒要拆掉胶带才能放进蓝桶!”活动结束当晚,小朋友就在厨房当起了“小老师”。这种“1个孩子带动1个家庭”的裂变效应,正是翠云街道开展此次活动的深层目的。云竹路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者徐俊萍观察到:“最近投放点错投率明显下降,不少家长反映是孩子回家时‘执拗’地要求正确分类。”
\n这场公益课的价值远超知识传授本身。“孩子比大人更较真,现在全家倒垃圾都成了‘技术活’。”家长刘女士笑着展示女儿画的分类示意图。街道负责人表示,这是探索“家校社”联动治理的新尝试——将儿童培育为垃圾分类的“内生动力源”,通过其天然的感染力重塑家庭习惯,进而辐射整个社区。未来“绿色种子”计划将持续推进,在更多社区开设“环保银行”“旧物改造工坊”等实践课堂,让绿色新时尚在翠云街道扎根生长。这堂生动公益课播撒的,远不止是垃圾分类的知识,更是整个社区走向生态文明新境界的燎原星火。
\n通讯员 张颖杠杆炒股平台
信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